01
每一只心懷善良的羊,都會面臨被狼群吞食的結果。
善良,有些時候會讓人感覺到溫暖。而有些時候,則讓人感覺到特別無力。溫暖與善良代表了這世間的光芒。而無力在于,善良在惡人面前,就代表了軟弱。
所謂「人善被人欺,馬善被人騎。」
做人太善良了,往往不會有好的下場。要知道,盲目善良,是一種不理智。而過分善良,則是一種自討苦吃的行為。
就拿《農夫與蛇》中的農夫來說,他大發慈悲,救了一條即將凍僵的蛇。 對于他而言,這是善良。而對于蛇而言,這是獵物送上門的機會。
結果,不過是逐漸感覺到溫暖的蛇,一口咬死了救了他的農夫。這,能說明什麼?是好人沒好報,還是壞人遺千年?
其實, 所有的小人,都是好人慣出來的。如果好人不慣著這些小人,那小人又怎麼可能如此猖狂呢?
人若深情,必惹小人。 做人,要在這幾個方面「硬心腸」一點,才能逐漸保全自己。
02
在「拒絕」這件事上,要堅決。
接受儒家文化的我們,都有這麼一個缺點,就是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。
其實,這并非是儒家文化的問題,而是我們從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,都過分刻板了,從而導致我們只懂得逆來順受,而不懂得拒絕。
做人,要能夠承擔起一定的責任,這是好事。 可是,如果我們盲目承擔責任,甚至被人用道德來綁架,來束縛,那就不是好事了。
就像你的同事把某個不屬于你的任務,推給你完成,然后他自己坐享其成。對此,你該怎麼辦呢?
按照一般人的思路,會選擇「一忍再忍」。 可是,做人過分「忍讓」,只會讓別人產生得寸進尺的心理。這,要不得。
小人之所以打蛇隨棍上,根本不理會你的死活,就是因為你缺少了「拒絕」的勇氣。 如果你能堅決拒絕,那又有誰能占到你的便宜,傷到你分毫呢?
不屬于自己的事兒,不能做。不屬于自己的責任,不要承擔。
03
在「社交」這件事上,要寧缺毋濫。
人在江湖,與人交往,到底是多多益善比較好呢,還是寧缺毋濫比較好呢?
其實,在交朋友這件事上,還是寧缺毋濫比較好。 過客多了,不代表我們的社交圈就廣了,反而會招來更多的麻煩。
在職場中,你覺得同事跟你的關系特別親近,就認為他們是可以交往的朋友。于是乎,你就一廂情愿地向對方表真心。
像這般隨意表達真心的行為,看似尊重了別人,向別人傳達了自己的善意。 可實際上,在別人眼中,你的善意,就是你最大的弱點和軟肋。
有些居心叵測的人,會抓住你的弱點不放,從而利用你,榨干你的價值。有些時候,也許你被人賣了,還在幫別人數錢。
所以說,與人交往這件事,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簡單。既然如此, 我們不妨活得薄情冷淡一點,對所有事兒都保持「寧缺毋濫」的心態,相信我們能更好地保全自己。
04
在「及時回擊」這件事上,要硬心腸。
生活中,每個人都存在這麼一個問題——被欺負了,依舊不敢還手。
前輩經常說,忍一時風平浪靜,退一步海闊天空。這忍讓和退后,真的能給我們帶來好的結果嗎?不見得。
因為所有的策略都不是絕對的,而是相對的。也就是說, 該忍讓的時候,那適當退后的策略就有效。而不該忍讓的時候,如果我們選擇退后,就容易被人逼到墻角。
很喜歡這麼一句話: 「打得一拳開,免得百拳來。」
遇到那些沒啥實力,但咄咄逼人的小人,那我們就不用跟他們扯太多了,也不用說什麼大道理了,該怎麼教訓對方,就怎麼教訓對方。
不要擔心別人怎麼想,也不要擔心自己這麼做,會不會影響到自己的處境。有些時候,對某個小人狠心一點,相信其他人就會對我們產生敬畏之心。
這,才是保全自己的有效之法。
05
在「翻臉」這件事上,要硬心腸。
做人,該深情時要深情,該翻臉時要翻臉。
尤其是對于某些見不得人好的親人朋友,我們千萬不能被所謂的感情而「畫地為牢」。要知道, 翻臉,是成年人必備的本事之一。
但是,很少人會做出「翻臉」的事兒。為什麼呢?因為他們「怕」沒了面子,也怕朋友減少,最后活成了孤家寡人的模樣。
有個道理說得很好, 面子什麼的,都是虛的。而自己過成什麼樣子,才是真的。如果我們被親朋好友蹬鼻子上臉,而沒有任何的回應,這不就是軟弱嗎?
人,可以向愛我們的家人示弱,但絕對不能向「蹬鼻子上臉」的小人示弱。
有些關系,能維系就維系。而有些關系,該舍棄就舍棄。果決點,切勿婦人之仁。這,方為內圣外王的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