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到中年,如履薄冰】不想晚景凄涼,記得要給自己留好這幾條退路

歲月催人老,不覺已是中年。

再也無法任性沖動,再也無法逃避責任,不管多麼艱難,都要咬牙堅持,都要負重而行。當然,在「脫胎換骨」的蛻變中,中年人也一點點變得獨立、堅強和無所畏懼。

正如余秋雨先生說的那樣: 中年是對青年的延伸,又是對青年的告別。這種告別不僅僅是一系列觀念的變異,而是一個終于自立的成熟者,對于能夠隨心所欲所處置各種問題的自信。

在生活的重壓下,每個中年人都竭力找尋出路,并試圖給自己找到備用的退路,唯有「狡兔三窟」,才能高枕無憂,才能閑庭信步。

01

給自己謀一門「副業」,是事業上的退路。

賺錢謀生,是擺在中年人面前最嚴酷的課題。

如同《活著》中的男主角福貴,在輸光全部家產之后,一夜之間,成為了一個「懂事」的人,從習慣了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」的大少爺,開始學習下地干活、學習應對食不果腹的生活。

有活干,就意味著有活路;收入微薄,只要能夠細水長流,也就讓人多了一份踏實和安定。

可「安定」哪有那麼容易呢?

就像一位哲人所說的:世事無常,我們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人生的不確定。

法國作家歐亨利在小說《幽默家自白》中講述了「我」,一個五金店店員的「轉行」風波:

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,「我」展露了幽默家的天賦,在眾人慫恿下,辭職成為以撰寫「幽默段子」為生的職業寫手。

「我」曾一度達到創作頂峰,名利雙收,但很快才思枯竭,面臨失業的危險。

窮途末路之際,「我」找到了一門足以養家糊口的「副業」,投資鮮有人問津的殯儀館,很快,「副業」的收入得以讓全家豐衣足食,「我」也終于可以不再終日冥思苦想去寫笑話和幽默段子了。

這像極了很多人,在謀生之路上的真實寫照:起初的我們,不甘于守著當下那份不痛不癢的工作,一直在試圖讓自己「人盡其才」,可就算工作與自己的興趣愛好全然匹配,依然會受到年齡增長、智力衰退、精力不濟等問題,而這些都成為硬傷,無法再勝任工作。

如果不懂得未雨綢繆,找一門比主業「難度系數」更低的「副業」作為退路,當自己再也無力支撐時,就真的無路可退,欲哭無淚了。

02

給摯愛一個交待,是情感上的退路。

這一生,最幸福的婚姻,莫過于你愛著的人,也深愛著你。

如同錢鍾書先生對楊絳女士的愛情宣言: 「遇見你之前,我沒有想過結婚;遇見你之后,我結婚沒有想過和別人。」以及「從今往后,咱們只有死別,沒有生離。」

的確,他們相愛一生,彼此深深懂得,是夫妻,是相知相惜的知己,也是良師益友,他們互為對方的鏡子,又互為對方的依靠,至死方休。

這樣的「神仙」愛情,總是被人津津樂道,大概是因為太多的人,有著「愛而不得」的遺憾吧。

枕邊人不是心上人,心上人卻無法成為枕邊人,當一個人心中總在為這「兩個人」而糾結不已的時候,生活上無論富足還是貧瘠,都無法快樂地度過余生。

人性貪婪,如同張愛玲在《紅玫瑰與白玫瑰》所寫的那樣:

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,至少兩個。娶了紅玫瑰,久而久之,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,白的還是「床前明月光」;娶了白玫瑰,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,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。

人到中年,是時候對自己飄忽不定的情感做一個了結了,對該說再見的人,決絕地說再見,不是無情,而是最后的深情。

唯有如此,才不會辜負彼此曾經的相愛。

03

給家庭積蓄存款,是生活上的退路。

老話說:「手中有糧,心中不慌。」

年少時不用操心,及至到了中年,才切實地感受到,「有余糧」才有幸福。

那些年過五十,還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,四處打零工的人,自有難言的心酸。

公司物業最近換了一個門衛,理由是超齡了,雖然他還不滿六十歲,工作敬業,深得好評,但還是被解聘了。

不過,過了一個月之后,他又回來了。理由很簡單,他去找領導說情了,妻子臥病在床,兒子賭博欠了一屁股債,家里若少了他這份收入,日子就沒法繼續了。

回到崗位上的門衛,更加兢兢業業,絲毫不敢怠慢。

從這名門衛的身上,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局促不安的樣子: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,靠它賺錢,更靠它存錢。 只要不斷延續下去,才有可能省出一筆錢來。

月薪過萬也好,不足幾千也好,只要有收入,就每天省下一點點,看起來很少,但經年累月,就是一筆整數,就能救急。唯有如此,生活才有了退路。

05

結束語:

人到中年,給自己留退路的人,活得通透而灑脫,是平凡生活里,能夠獨當一面的強者。

正如一位哲人曾說:

真正偉大的人格,并不是站在高處,站在鮮花和掌聲中,而是在磨練中,依然可以振作,依然擁有勇氣,依然擁有盼望,依然不會隨便地,被命運所碾壓。

所以,哪怕現在還沒有退路,那就繼續大膽地前行吧,只要越走越順,自然就會發現,自己想要的退路在哪里。

用戶評論

2023/3/30 0:10: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