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菲特智慧:真正厲害的人,往往都在做「這3件事」,看似不起眼,實則大智慧

前幾天寫了篇關于《窮人為何賺不到錢》的文章,有朋友表示不理解,甚至希望可以提供賺錢的具體方法。

說實話,這個還真沒有!

如果有人告訴你:跟我學吧,保你年賺百萬!幾乎可以肯定那人一定是個騙子,要麼就是忽悠你購買他的課程或社群。為什麼?因為賺錢這件事兒,雖然是我們絕大部分人一輩子都在做的事情。

但仍然有很多人過得非常不如意,究其原因就是: 賺錢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。即便是成功的企業家,給你分享了他們成功的秘密和經驗,放到外人身上大機率也是失敗!

因為機會早就沒有了,你用十年的方法套在當下去創業,能不虧嘛。所以我們看問題,一定不能只想著要答案,而是要過程,從他們的成功經驗中抽取出共同的內容,這才是成事,賺大錢的核心。

通過觀察, 凡是能夠真的賺到大錢的人,往往都會在以下3件事上付出巨大的努力,即便是當下不賺錢,未來他們也一定能夠實現彎道超車。如果你真的想賺錢,不妨跟著學習下。

1、把控注意力

之前聽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說過一段話: 在未來,將是注意力競爭的時代,誰能獲得更多用戶的注意力,誰將會取得巨大的成功。

看了沒?那些真正創業的人,關注的并不僅僅是生產某個產品解決用戶的某個痛點,而是從根源出發,直擊本質,而后才是生產具體的產品去滿足大眾需求或潛在需求。

而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便是他們的獵物,我們不僅要花費金錢購買他們產品,甚至連自己的注意力都在他們的設計中。

我們不妨可以試一試,調查下自己每天花費手機上的時間以及花費在某些具體App的時間是多少?我曾經做個測試,雖然我已經很克制了,但每天幾乎會花費5個小時在手機上,刨除必須的工作,至少也有4個小時。

倘若我們把這些時間好好利用起來,就相當于我們我們每天都能擠出半天的時間用于工作或學習,用來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,即便是打工,我們也更容易脫穎而出吧。

每個人都有最重要的一種財富,卻常常被忽略,它就是注意力!

正所謂心在哪兒,成就就在哪兒。每天都想著舒服一天是一天,結果只能是渾渾噩噩度過余生。

2、尋求復利效應

在投資界有個詞叫: 復利效應

那些能夠做成大事的人,他們每年賺幾百萬上千萬,難道真的是靠他們每天搬磚式的辛苦賺來的嗎?當然不可能,如果是這樣的話,估計錢沒賺到,人就累嗝屁了。

主要就是他們能夠利用復利,而不是單單地去出售自己的時間和勞動力。

一件事值不值得做,關鍵不是看它當下能否賺到錢,而是未來是不是可以形成閉環,給自己自動轉化客戶,并給自己賺錢。

就拿當下非常火的軟件開發來說,前期是非常燒錢的項目,但如果你研發的產品解決客戶的痛點,那麼一旦開發完成,后續只需要復制即可,邊際成本幾乎為零。

前段時間超火的「羊羊羊」小游戲,短時間內據說賺了上千萬。

其實人跟人所用寶貴時間和精力是一樣的,每天只有24小時,最大的區別在于有人在具有復利性的事情,而有人僅僅是出賣時間和勞動力。短時間內看不出差距,時間一長,差距就是天壤之別。

3、打造人生「作弊器」

有人可能會說,我根本不知道到底什麼能賺錢,也不知道該如何入手,這時候該怎麼辦呢?

打造自己的人生「作弊器」,這是具有「中國比特幣首富」之稱的李笑來提出的。

他這樣說道:「 一個人的學習能力,其實就是一個‘外掛’,這是后天獲得的‘裝備’,如果你需要什麼,就能夠快速學習什麼,這不就是開掛的人生嘛!

人只有一顆上進的心是沒用的,這也是絕大多數人勞作一輩子,也無法獲取采取的原因。

知道做編程能賺錢,但卻沒能力學會它;知道做生意能賺錢,可一旦去做,虧本的總是自己!想學習跟會學習,看似只差一個字,實則相差甚遠。

馬云曾說:「 窮人總是晚上想想千條路,早上起來走原路。」難道是因為他們不想別出心裁走這條「捷徑」嗎?當然不是,只是因為做不到,想學學不會,想做做不成罷了!

越是無能的人,越喜歡把學習無用論掛在嘴邊。我曾碰到過一個人,他經常嘲諷身邊努力學習的人:「都已經步入社會了,還每天都學習,學得再好你也不可能成為老闆,也當不上首富。」

可那麼多年過去了,他依然說著不痛不癢的話,為了找個能便宜幾百塊錢的房子而苦惱,其他人早就在大城市買房子了。

以上這3件事如果你做到了,其實賺錢只是個結果而已。

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,但卻又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那個版本中,改變自己就意味著你所在的那個世界也會隨之改變。

用戶評論

2023/6/9 6:48: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