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有一種特殊的飯局文化,很多事情遇到瓶頸的時候,大家坐下來一起吃頓飯,在酒桌上推杯換盞之間,一些問題也就這樣解決了。
無論是朋友之間的情感交流,還是工作上的項目接洽,飯局已經成了很多人生活中的常態。
但有一些人,他們不喜歡參加飯局,也不喜歡請客吃飯,這類人多半是以下這幾種情況。
一:經濟條件不允許
社交也是有成本的,請客吃飯所需要的支出,就是這樣的成本。
中國人一向講究禮尚往來,別人請你吃飯,那麼你就要找時間回請回去,不能一直讓別人出錢請客,而你只是默默接受。
有些人并不是不想參加飯局,只是他的經濟條件不允許。為了避免沒有辦法回請別人的尷尬,所以他們干脆選擇不去參加飯局,不欠別人的這個人情。
這樣的人雖然經濟上一時困窘,但其實很值得尊敬。
他們并沒有因為自己經濟上有問題就理直氣壯去占別人的便宜,反而是可以在困窘中堅持自己的原則,不卑不亢。
這樣的人雖然一時會有些落魄,但我相信他們一定能有翻身的那一天。
二:不喜歡走人情關系
很多工作上的事情在飯局上解決,這其實并不是一件完全正確的事。如果嚴格按照規則來辦事,其實是不需要請客吃飯的。
請客吃飯說白了就是走人情關系,通過一種柔性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。
有些人不愿意參加飯局,也不喜歡請客吃飯,是因為他們原則性強,他們不想通過這樣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。
他們更愿意在規則的范圍內去做事,即使過程會辛苦一些,但他們最起碼心安理得。
但是在社會交往中,水至清則無魚。
如果一個人太過于死板, 那麼他的身邊也不會有很多朋友。有時候做出一些適當的妥協和接受,反而可以讓我們走得更加順暢。
三:更在意個人空間
還有一類不喜歡參加飯局,也不喜歡請客吃飯的人,他們是因為更在意個人空間。
他們不想把難得的閑暇時間,浪費在這種社交應酬上,他們寧可去享受自己的生活。
把時間花在哪里,這其實是一種個人的選擇。
你選擇社交吃飯,也許可以拓展你的人脈,多認識一些朋友,但你可能會犧牲了很多自己的時間,以及與家人相處的時光。
你選擇了要自己的個人空間,要過自己的生活,那麼你就會錯過與朋友的相處。
人脈是我們對抗通貨膨脹最有力的武器,而請客吃飯,是維護人脈最實用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手段。
多個朋友多條路,你的朋友少了,那麼當你遇到困難時,你可以求助的人自然而然也就少了。
這樣的選擇無關對錯,只是看你更在乎的是什麼。
請客吃飯,畢竟只是一種社交手段,不是我們必須要完成的一個任務。
只要你自己靠自己的方式能夠把事情完成,同時讓自己覺得舒適,那麼這對你來說就是最好的選擇。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