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社交講究禮尚往來,感情的交流時,除了碰面后的問候和寒暄,逢年過節還要互相走動,同時帶上一些禮物,算是自己表達心意的一種方式。
而家里有了紅事或者白事,也會通知各地的親朋好友,既是將消息散播出去,也能讓雙方有一個相聚的機會,來主家做客自然不能空著手,所以便有了隨禮的習俗。
無論喜事還是喪事,隨禮都代表了自己的情感所向,可真情遇到金錢,總是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轉變,并非所有的隨禮都有意義,很多只是自己徒耗感情罷了。
人到中年,特別是這4種禮千萬別隨,希望你一個也別中。
01
只為求財的禮
求財的方式有很多,有人喜歡腳踏實地,按月領自己應得的工資,也有人喜歡以小博大,押寶某個爆款一步登天,還有一些人,他們只想著不勞而獲,把隨禮當成了致富之路。
隨禮這件事,本是主客雙方有了重要事情,才會有的情感交流,可貪婪之人卻無論大事小事,都要拿出來操辦一番,還美其名曰大家同喜,實則就是為了大肆斂財。
如此厚顏無恥的行為,一定不能縱容對方,一再退讓只會讓對方變得更加囂張隨意,再有類似的邀請,一概拒之門外,以免對方達成了不軌的目的。
02
久不聯系的禮
感情這件事,就像一輛汽車,如果經常開,不僅自己的駕駛技術會提升,汽車本身也能保持活躍度,如果放在一邊長久不動,零件會老化不說,甚至啟動時,也打不著火。
有很多塵封在記憶中的人,很長時間都不會聯系,但是突然有一天,他們告訴自己有宴席要參加,暗示自己需要準備好隨禮,讓人感覺進退兩難,也不好拒絕,更不愿答應。
不要認為這樣的行為,是他們想起了過往的情誼,說不定只是在翻看通訊錄時,偶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,臨時把自己放在了請柬名單之上,只為了湊數,或貪圖一點禮錢。
03
目中無人的禮
人與人的交往,應該保持最基本的平等和尊重,無論雙方的貧富和地位差距有多少,如果不能放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交流,甚至還帶著傲慢和偏見,那麼這段關系不需要維系。
有些人天生覺得自己高人一等,平時不與人交流,就是覺得對方不如自己,從心底便瞧不起人,明明是挨著的街坊四鄰,或者是血緣很近的親戚,卻有了宴席也不邀請自己。
這樣的情況,一定不要硬往上湊,自己的覺得與對方關系很親近,其實你的情義在別人眼里,只是在做低聲下氣的討好罷了,隨的多不會高看你,隨的少更會嫌棄你,不如不來往。
04
有去無回的禮
既然是「禮尚往來」,那麼就應該是自己送的出,別人也還得上,可就是有些人,他們光想著收禮,卻從不記得還禮,占了便宜就溜之大吉,吃虧這件事根本與他們無關。
當他們有事需要別人隨禮時,好言好語把別人騙過來,而當別人照例需要他們還禮時,他們要不是含糊其辭,假裝自己不記得這件事,要麼是干脆人和錢哪個都不到。
跟這樣人品有問題的人打交道,只會白白浪費感情,更會便宜了他們的口袋,最多吃一次虧就不要相信他們了,以后更不要參與和他們的一切活動,以免自己深受其害。
人到中年,要學會做減法,不要讓無關的人情世故,綁架自己的人生,該拒絕的拒絕,該遠離的遠離,要學會精簡自己的圈子,一些沒有什麼意義的人就不用再聯系了。
不如把精力放在家庭,多陪陪家人,懂得取舍,守住底線,余生才會幸福美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