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、卷首語
學誠法師曾說:「你說的話,其實就是別人眼中的你。」
一個人,說出口的話,就像考試時交出的答卷。一個人,是什麼樣的水平,能讓人一眼看出來。
真正有能力的人,說話有分寸,邏輯性強,能讓人信服。
善言者,知分寸,能進亦能退,能把控大局,亦能創造更多的財富。
如果,說話喜歡抱怨,容易情緒化,則說明這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差,綜合能力不強。
在當今社會,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有錢,其實通過他說話就能看出來。
因為,說話能展現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,展現出一個人的處事能力。
02、一個人是否可靠,從言語能看出來
人品,是立世之本。
擁有可靠的人品,能換取他人的真心,建立良好的人脈,獲得更多的機遇。
真正可靠的人,說話沉穩,有分寸感。不會過分炫耀自己,言語里謙遜低調,重視行動力。
有行動力的人,踏踏實實做事,能讓他人更信服。
而,人品不可靠,不知輕重的人,才會覺得自己就是「天下第一」,從骨子里,散發出一種優越感,覺得比所有人都高貴。
在與他人溝通時,喜歡說大話,卻不辦實事。
人品不可靠的人,時常會在關鍵時刻掉隊,讓整個團隊因為他遭受巨大的損失。這樣的人,賺不到錢,喜歡追名逐利,卻不肯踏踏實實地走人生路。
而說話,不大包大攬,也不摻雜水分,有一說一,做不到的不會輕易許諾。這樣的人更靠譜,也會有更多人愿意與之合作,賺錢的機會更多。
03、有學識、修養的人,說話含金量高
一個人,有沒有學識,有沒有修養,一張口就能看出來。
內有學識的人,能快速地對發生的問題做出反應,三言兩語能啟發他人突破瓶頸,找到新的方向。
《歡樂頌》中的樊勝美遇到危機,二十二樓的女孩們齊心協力,一起幫她面對「要債」的人。
從她們的反應中,便能看出: 經濟能力強的人,所說出的話,是最有分量的。
邱瑩瑩空有氣勢,卻講不出道理。關雎爾緊張地拿起了刀,曲筱綃頭腦清楚,知道打不過不能硬拼,早早地就想好了請外援。
真正起作用的,是安迪的話。
她看了兩眼單據,立刻就發現了其中的問題,幾句話下來,讓要債的人露出馬腳,不敢輕舉妄動。
越有本事的人,三言兩語,就能控制扭轉局面,化解危機。
季羨林大師說:「人要說正確的話,有意義的話,有益于進步的話,這樣才能讓人信服。」
能力強的人,能一語中的,抓到對方的軟肋。在慌亂中,可以鎮定地思考,理智地分析。給自己找到出路,爭取更多翻盤的時間。
04、情商高的人,說話會轉彎,知分寸
情商高的人,有一種能力,不管他與誰相處,都能讓人感覺到舒服。
遇事,說話能轉彎,考慮問題全面,有分寸感,能進亦能退。
馮驥才在《俗世奇人》中,講過這樣一個故事:
李鴻章去了津門,想嘗一嘗當地的特色小吃茶湯。
一人叫楊巴,口齒伶俐,能說會道,攬客招待;一人叫楊七,只負責做茶湯。李鴻章來到這里,楊巴畢恭畢敬地奉上一碗,讓他品嘗。
可李鴻章什麼都沒說,打翻了碗,還要發脾氣。
楊巴看了看碗里的茶湯,瞬間明白了李鴻章是誤會了,把碎芝麻當成了臟東西。可,如果照實說,會顯得大人沒見識。
他磕頭認錯,口稱不知道大人討厭吃芝麻,請大人恕罪。
李鴻章,瞬間也明白了楊巴是在給他找台階下,從心底覺得,楊巴是個知分寸的人,很喜歡他。
不僅沒有治罪,還給了楊巴一百兩銀子。故事傳播出去,有更多食客慕名前來,讓他的生意更加興旺。
會說話,往往能帶給自己更好的運氣。
會說話的人,更討人喜歡,未來的路也會更好走一些。
05、總結
人生路上,好好做人,好好說話。
會說話的人,說話沉穩,做事穩重,讓人愿意和他合作,將來也會賺到更多的錢。
生活中,真正有錢的人,說話有學識,有修養,有分寸感,能進能退。
會說話的人,往往綜合素質都不差。自然,賺錢的能力,也不低。
說話的方式和態度,代表一個人的層次和境界。
修煉一顆正直善良的心,提升情商,謹言慎行,這樣的人,才能賺到錢,守住家業,將日子越過越好。